簡述巴黎聖母院的建築背景


巴黎聖母院雨果始建於1163年,整個教堂於1345年建成,歷時180多年,雙塔前高約69米,塔尖後約90米,是法國海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團體,非常關鍵的代表。


祭壇、走廊、門窗上的雕塑和繪畫藝術,以及隱藏在大廳中的13~17世紀眾多藝術珍品,被稱為古代巴黎的象徵。雖然它是一座宗教建築,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,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。巴黎聖母院不僅在世界建築史上享有盛名,而且由於著名作家雨果寫了一部浪漫小說“巴黎聖母院”,使它幾乎家喻戶曉。


巴黎聖母院建於十三世紀中葉,是一座比較典型的哥特式建築。所謂哥特式是當時基督教文化的一種建築形式,其特點是使用垂直向上的線條,有高高的鐘樓,有尖尖的拱形門窗,所以看起來整個建築都在上升。 這種形式具有宗教意義,表達了基督教的基本思想。 基督教認為世界是苦難的,充滿了罪惡,只有把一顆虔誠的心放在上帝身上,相信基督,那麼他就會從苦難的海洋中解脫出來,才能贖罪,才能上天堂。


中世紀藝術,包括建築、雕塑、繪畫、文學等,是研究的主題。 然而,他們也注重形式的美,以用美的形象來打動人。 這座聖母院建築的立面,我們可以對美做一些正式的分析。原來,它是由九個相同大小和比例的矩形塊組成,中間是上部塊缺失,且兩側為一對鐘塔,故實際由8個矩形塊組成。 這些長方形,根據分析它的比例是最漂亮的,也就是黃金比例。 矩形兩邊的長度比為1:1、618(或O。 618:1)。 所以巴黎聖母院看起來很和諧。